在全省推进开发区区域评价,变“单项目评价”为“区域综合评价”,变“报批后服务”为“报批前服务”,既体现了“以水定城、以地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益的发展起到了积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区域企业的认可度和服务社会的质量。
抓好组织实施。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资源论证作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落实工作职责,明确管理要求,加强与有关规划审批部门、区域管理机构、项目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水资源理论认证工作。
由于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但在实际的示范工作中,往往缺乏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措施,因此要加快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工作的步伐。
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应当由具有评审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和单位进行评审,并根据取水的迫切需要及时提出评审意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证预申请的技术依据。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结合水源和取水口,水资源论证实行分级评审制度,由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省、市、县进行评审。
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将其作为水资源论证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完善水资源论证与评价库,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技术标准,提高水资源论证与管理水平。
水资源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合理开发、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逐步解决水资源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不足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年降水量的分布不均匀,而且年际变化也很大。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60%-70%的水资源难以控制和利用。洪涝灾害多发于汛期,非汛期干旱缺水,连年干旱或洪涝现象也较为普遍,使我国水资源形势为严峻,进入了水资源的潜伏期,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不容忽视。
以水资源管理和控制指标为刚性约束,审查建设项目取水和生态流量保证目标、河水配置指标、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符合性,用水定额等指标,提出审查意见并对其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作为审批取水许可证申请的重要依据。未通过水资源论证审查的项目,不得批准取水许可证。